
大纲
- 引言
文档由王珏老师整理(2022 - 8),介绍教学中常用输出方法及其优缺点,包含语言输出、文字输出、视觉输出和高阶输出四大类。
- 语言输出
- 语言输出的作用和开展方式
- 语言输出模型
- 开火车:主模式是依据座位次序或随机指定人员,每人说出一个知识关键词;扩展模式可增加对前面发言内容的解释、补充、扩展等。
- 二人互教:源自哈佛大学 PI 教学法,学生提前预习,课堂上二人互讲,教师针对学习困难精讲概念并给出概念测试题,根据答题情况决定重讲、同伴互教或进入下一主题。
- 辩论赛:分为正方观点和反方观点。
- Think - Pair - Share:老师提问后,学生个人思考、两人讨论达成一致,然后分享,还可进行 4 人讨论。
- 圆桌会议:头脑风暴、交换思想。
- 文字输出:包括解题/做作业、写论文/演讲稿、KWL、KFC/KFA、3 - 2 - 1、亮考帮、五问反思报告、群体反思框架等多种形式。
- 视觉输出:如思维导图、关系图表、锚图、思考图、大杂烩/手抄报、设计图等思维可视化工具。
- 高阶输出(创作式活动)
- 创作方式:个人独立创作知识制品(如知识图表、小论文、PPT 等),经组内展示、小组讨论、选择最优作品并基于最优进行完善后全班分享;还可让学生编故事、画漫画、表演/模拟/情境剧、拍摄情景短视频等。
- 案例:以济南大学孙老师提供的糖酵解途径十步反应为例,展示学生创编的故事。
- 各类输出方法对比
- 作用点:语言输出侧重于促进思维(群体对话和自我对话),视觉输出促进关系理解/整体结构生成,高阶输出促进深度理解。
- 特点:语言输出是及时生成 + 口头表达,文字输出是定向反思 + 书面表达,视觉输出是精心整理 + 图象表达,高阶输出是迁移创造 + 个人特长。
- 优势和劣势:语言输出利用实时交流和思想碰撞但思维较浅、交流效率低;文字输出利于自我反思但反思深度和广度不够;视觉输出结构化/情境化强、利于深度思考但精力投入较大;高阶输出多方联接、利于个人创造和深度思考但精力投入极大。
- 获取更多信息途径
- 关注王珏老师公众号。
- 老师个人学习可学习王珏老师《学习科学》课程,课程地址在公众号首页输入“xxkxkc”获取。
- 单位邀请培训可在公众号首页输入“输出式学习培训”获取联系方式。
中心思想
该文档主要介绍教学中常用的输出式学习经典框架,将输出方法分为语言输出、文字输出、视觉输出和高阶输出四大类,详细阐述各类输出方法的具体形式、模型及特点,并通过对比展示其优势与劣势,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输出策略,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、知识理解和深度学习。同时,提供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和进一步学习、培训的途径,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应用这些输出式学习框架。
电子书下载地址:
通过网盘分享的文件:输出式精典框架.pdf
链接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1TOIPjroN4xk-yD5TjVjEQA 提取码: u88t
